变成规模化家当可穿戴设备至少还要熬5年作者: 陈述 用户需求一直在那里,无论是生活中对健康、对便利性的需要,还是事务上解放双手、远程支撑的诉求,大多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或者目前没有更好的方式满足
11月22日,笔者参加了由中国移动研讨院主办的“移动LABS无限论坛――可穿戴设备专场”,论坛上有人认为,可穿戴设备不过“圈内热”,普通用户大多没有感觉,因为绝大局部产品并没有解决用户真正的刚需问题。720健康管家创始人(飞象网CEO)项立刚抛出观点,当前可穿戴设备至少满足了“装逼”这个刚需,赢得阵阵掌声。只管笔者不倾向于赞同,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确实是如此,无可辩驳。
可穿戴设备规模发展之后,要满足的绝不但仅是“装逼”的诉求。可穿戴设备未来发展空间比智能手机要大,因为它能够与人体更加紧密地联合,能够为用户提供关于身体或所处环境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及合理建议,在此基础之上,强化身体、增强感官、提升日常不具备的能力。相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可穿戴设备更像人体的一个器官。
前景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两大问题摆在面前:面向用户,可穿戴设备从中看到中用,还要履历哪些路程?面向家当,可穿戴设备从烧钱到赢利,还需要履历多长时间?
可穿戴设备的“三个跨越”
用户需求一直在那里,无论是生活中对健康、对便利性的需要,还是事务上解放双手、远程支撑的诉求,大多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或者目前没有更好的方式满足。从普遍性来看,可穿戴设备中看不中用,说到底还是产品问题。解决这些共性问题,需要实现三个跨越:
一是元器件的跨越。元器件的质量、本能、大小、材料等决定着产品的功能与用户体验。与用户最直接相关的,首当其冲的是电池,如果续航能力不强,经常需要充电,很容易引起用户反感。在解决耗电问题上,一种方式是平衡本能与功耗之间的关系,有所取舍;另一种便是探索新的供电方式,移动研讨院的黄院长提出,既然是可穿戴设备,能够考虑将人体散出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供电,这也是一个能够研讨的方向。
二是用户体验的跨越。视觉感受问题容易解决,毕竟大局部用户不会过于刁钻。困难的是功能问题。交互方面,随身佩戴产品如手环、手表,没有屏幕的话,体验会很差,不能直接与产品交互,给人感觉这便是个数据收集器,用户想看到相关分析数据、结果必须依赖于手机和电脑,体验不佳。在交互方式上,如果屏幕小,利用触摸方式感知很差,能够可虑通过声音、眼睛动作等方式使得交互更加人性化。功能数量方面,大而全的设置要么功耗较大,要么大多功能闲置;小而专是一个方向,以更集中的方式解决用户的一两个痛点。
三是与数据和服务联合的跨越。所有不提供软件服务和数据服务的可穿戴设备都是耍流氓。可穿戴设备本身价值并不大,关键在于其获得的数据与提供的服务,越垂直越深度往往价值越大。需要注意的是,用户要的不不过数据,大局部用户对一些数据本身是没有观念的,经过分析得出的结果和解决方案才是最重要的。所有数据监测不准的可穿戴设都是耍流氓。不正确的数据会降低用户的信任感,如果是健康类数据,如测试心率、血压,不正确的话,容易失事情。如果数据不正确,基于数据的分析及解决方案都是空谈。如果监测慢性疾病的设备,可以通过CDC健康认证等,则会大大增加用户的使用信心。
5年成熟期
做可穿戴设备之前,需要考虑好自己可以烧几多钱。对于绝大局部企业来说,烧钱到家当规模化发展的一天,能够说是迎来了曙光。在这之前基本都是战略性投资与布局。那么,多大的市场才是规模化发展的引爆点呢?至少千亿级。对于整个家当是否赢利,涉及维度较多,这里仅从市场规模进行测算。
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arch预计,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达4.85亿台。BI Intelligence认为,鉴于目前该行业的前景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2018年出货量将达3亿台。而根据艾瑞咨询调研与预测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可穿戴设备均价300元/台,2016年大约230元/台。考虑到全球产品均价高于国内,以及可穿戴设备总体市场均价呈降落趋势,预计2018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约在700亿元-1100亿元左右,保守估计,2019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将达千亿级,成为规模化发展的引爆点。
解决共性问题
1.专有设计平台推出与推广。类似于手机家当链上的MTK交钥匙平台,对于推动可穿戴家当成熟具有重要作用。飞思卡尔基于混合ARM架构的一体化可穿戴开发平台解决方案能帮助可穿戴企业更快速的落地产品。英特尔在该领域也有所布局。2015年各大处理器厂商将陆续公布高度整合的低功耗硬件平台和参考设计,这将进一步推动总体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模,加快可穿戴设备的硬件成熟。
2.找到良好的商业模式,活下去。对于类似三星等企业,可穿戴设备是战略性投资,短期内无需考虑商业模式,以及赢利的问题。而对于大局部创业型企业来说,前期要考虑通过硬件赢利,软件、数据与服务为硬件增值;在未来发展中,硬件利润空间会减小甚至免费,通过数据和服务赢利。所以当前阶段,做硬件的要赢利,做数据的要挺住。
3.完善家当生态以及教育市场。完善家当生态需要家当链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也包括家当联盟的推波助澜。这个过程中,运营商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无论是在资源的加入力度还是在数据与服务的提供上,应该秉承开放、合作的心态,促进家当良性发展。教育市场是整个家当的事情。在规模抵达一定程度之前,要准确的指引市场发展、指引用户消费,产品多样化、渠道模式O2O等很必要,价格乱战、抄袭之风等尽量避免。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s://www.7428.cn/page/2018/1208/5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