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苹果、谷歌以及三星在移动支付上频频布局,移动支付再次成为人们舌尖上的大热话题。
虽然国内的移动支付仍是互联网巨头间的游戏,但在国外却聚焦于硬件厂商之间的博弈。以客户端APP为主的支付方式主宰了移动支付的半壁江山,以NFC等技术支撑的硬件支付蓄谋已久,移动支付终究逃不过软硬相争的格局。
在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呈现了软进硬退的趋势,在2013年拉卡拉的市场份额还维持在25%左右,而到2014年拉卡拉仅剩7.49%,市场被支付宝和财付通所瓜分。在国外,Apple Pay和谷歌钱包来势汹汹,市场份额却也仅在1%和4%,PayPal的市场覆盖率则占到了78%.
Gartner研究总监Sandy Shen认为,要做一个成功的手机钱包,就要做用户场景的铺垫。而用户场景的铺垫则会涉及很多不同的行业。现在看比较成功的是餐饮和打车。其实,除了这两个行业外,还有很多行业。比如,做酒店机票预订、社区服务、美容,还有快递等,这些行业都有支付的需求,因此,移动支付厂商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使用场景梳理出来。
移动支付的四大误解
Sandy Shen认为,人们在移动支付的认识上存在着四个方面的误解。
误解一,手机钱包会改变现有的支付环境。
移动支付改变的是用户的使用界面和体验,它并不能改变后边的交易价值链。”而被我们寄予厚望的Apple Pay也无能为力,Apple Pay后面的清算系统依靠的仍然是现有的支付环境,它能够改变的也只是用户的使用界面层。所以,手机钱包并不能颠覆世界,它必须依赖现有的生存环境。
误解二,移动支付就是NFC支付。
根据Gartner的数据,到2018年,NFC支付的份额只占到整个移动支付市场的6%,而剩下94%的份额都是云支付方式。云支付的实现方式完全基于软件,也就是说,用户只要用手机下载一个APP,关键的支付信息就都保存在了云端。
国内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国外的Paypal等都是通过软件APP方式做的,它们都属于云支付范畴。而Apple Pay、Google Wallet、Samsung Pay这些则都属于NFC支付,它们靠硬件去实现支付场景。
这样看来,移动支付的各位涉足玩家,与其过分关注于NFC支付市场,不如在更大的盘子,也就是云支付市场里找机会吧。
误解三,手机钱包就等于支付这个环节。
一讲到手机支付、手机钱包,很多人认为要做的就是把支付环节打通,让用户通过手机去支付,这样就搞定了。Sandy Shen认为,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想要改变用户的固有消费习惯是很困难的。只有搭建出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特定使用场景之后,用户才会使用特定的支付环节。
比如,用户会在淘宝购物,用滴滴打车软件叫出租车,这些都是因为先有了使用场景,用户才会发生支付的动作。所以,做移动支付,使用场景的搭建至关重要,一旦把使用场景做好了,用户支付的动作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误解四,支付生意的钱很好赚。
Sandy Shen给大家算了笔账,假设交易量、交易额是一千万美金,那么,做支付生意的话,商家的手续费在1%~2%。那么这2%的钱则要由支付环节中的众多参与方共同分成,这其中包括发卡行、收单行、银联,以及各服务提供商等,它们都要从这2%中分一杯羹。
那么,一家新进的服务厂商,如何想办法从这2%里获得更大的一块呢?不难想象,这是非常困难的。Sandy Shen指出,像苹果这样的巨头也只能从这个百分比里拿到0.15%的比例,如果是一千万的交易额,到手的收入只有1.5万美金。而这只是收入,还不是利润。苹果可以拿到0.15%,那其他厂商能拿到多少呢?不要忘了,三星在推出Samsung Pay时选择不收费。所以,想要在支付生意中赚到钱,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而想要把支付业务做得成功,就需要非常大的使用规模,因为,只有规模够大才能够盈利。Visa、Master卡,以及中国的银联和支付宝等重量级玩家,都拥有非常大的用户市场,因此它们也更容易在支付领域里获得成功。
移动支付的三个关键点
Sandy Shen表示,想要做好移动支付,就要在三点上下功夫,那就是覆盖度、用户价值和信任度。
第一个关键点是覆盖度。这里说的覆盖度有两个含义,一是对商家的覆盖度,还有一个是对用户的覆盖度,也就是说,你的移动支付不仅小米手机可以用,在华为、三星等手机上也要可以使用。
第二个关键点是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户价值,也就是用户为何要使用手机钱包?一定是有特定的使用场景,才会促使用户改变支付习惯。另一个是商家价值,商家可以根据用户位置推送附近促销信息,这就是移动支付带来的附加价值。
第三个关键点是信任。根据之前Gartner所做的用户调查发现,用户之所以不用,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信任。而移动支付厂商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提升品牌的信任度,增加用户的好感。另一点,就是安全性。安全已经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现有技术已经可以保证手机钱包足够安全,在某种程度上讲,手机钱包的支付甚至比使用银行卡支付来得更加安全。这一点上苹果就做得很出色,Apple Pay后台的技术搭建,包括与银行的合作以及其他手机技术的整合,使得整套方案的安全度非常高。Sandy Shen强调,这里说的安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消除用户的心理隐患,让他们放心使用你的服务。这种安全性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用户的认知,也就是说,在用户眼里,你的服务是否足够安全。
【延伸阅读】
移动支付要找到商业模式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用户数井喷式地增长,各种应用雨后春笋般地涌现,iPhone等智能终端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载体。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商店等快速发展,使第三方电子支付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移动支付作为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手段,具备移动属性及随时随地的特点,拥有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融合的天然优势。移动支付在支付方式上的革命性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改善了用户的消费过程,提高了商家的运作效率,提升了产业链价值。
《移动支付改变生活》
作 者:陈晓勤 钱守廉 李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s://www.7428.cn/page/2018/0630/20653/